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情绪性饮食:许多人在感到压力、焦虑、孤独或无聊时,会通过进食来舒缓情绪,而不仅仅是因为生理上的饥饿。研究显示,70%的人会在情绪波动期增加食物摄入。
2.习惯性饮食:固定的饮食模式或习惯,比如在看电视时总是吃零食,会导致即使不饿也进食。这种行为往往与大脑中的奖赏机制有关,每次习惯性进食都会带来短暂的愉悦感。
3.激素波动:激素如胰岛素和瘦素的失调也会影响食欲控制。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频繁的饥饿感,而瘦素水平失衡会让身体误以为处于能量不足状态。
4.缺乏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荷尔蒙的平衡,特别是负责调节食欲的激素,比如促使饥饿感的生长激素释放多巴胺,进而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5.健康问题:某些健康状况,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者糖尿病,也可能导致持续的食欲增加。
分析个人情况是否属于以上情况有助于调整饮食行为。通过了解潜在原因并进行适当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无意识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