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小肠的发展特点有什么

2025-08-2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幼儿时期,小肠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长度和功能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小肠不仅在形态上发生改变,还逐渐具备成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1.小肠长度增加:在学前期,儿童的小肠长度显著增长。新生儿的小肠长度约为250厘米,而在学前期,这一长度可增加至约300至350厘米。这种增长使得小肠能够提供更大的表面积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消化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肠内的酶活性逐渐增强,使得儿童能够有效消化食物中的多种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胰腺和胆囊分泌的消化液也逐步增多,进一步支持小肠的消化功能。

3.吸收效率提高: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在学前期快速发育,这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至关重要。这些结构的扩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

4.免疫功能发展:小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期,其免疫功能逐渐成熟。小肠黏膜能够阻挡病原体入侵,同时与肠道菌群共同维护肠道健康,这是儿童免疫系统发展的关键。

学前儿童小肠的发育特点决定了其在营养吸收和免疫防御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为其身体成长和健康奠定基础。这一阶段的小肠发育对儿童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应给予适当关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