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JAK抑制剂:JAK抑制剂是一类靶向合成小分子药物,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酪氨酸激酶,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常见药物包括托法替布、巴瑞替尼和乌帕替尼等。这类药物口服使用,具有起效快速和控制症状显著的特点。临床研究显示,托法替布可使约50%的患者关节肿胀显著改善。
2.IL-6受体拮抗剂:IL-6是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IL-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和萨鲁姆单抗,可通过阻断IL-6受体发挥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这类药物不仅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还可减少慢性炎症对心血管的影响。
3.TNF-α抑制剂:TNF-α是引发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常用TNF-α抑制剂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等。这类药物在控制疾病活动、保护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数据指出,阿达木单抗在一年后可实现40%以上患者的低疾病活动状态。
4.B细胞靶向药物:贝利尤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的生物制剂,可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减轻免疫攻击。特别是在难治性病例中,这类药物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5.T细胞共刺激阻断剂:阿巴他塞普是一种创新药物,通过阻止T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反应。这类药物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或耐药的患者。
新型药物显著提高了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甚至能够达到“药物缓解”状态。但仍需关注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及费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