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免疫功能紊乱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这种免疫异常不仅导致关节炎症,还可能削弱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使感染更容易发生且更难消除。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常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病情。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缓解关节炎症,但同时也会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延长感染恢复时间。
3.局部血液循环差
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小血管炎和血液循环障碍,尤其在远端肢体如脚趾头,这会导致感染区域供氧和营养不足,不利于炎症修复。同时,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也可能进一步减慢血液流动,增加感染治愈难度。
4.病灶复杂及持续损伤
受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脚趾头可能已存在软组织破坏或骨骼结构改变,这些病变为细菌定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慢性滑膜炎等基础疾病状态也可能加重局部感染的顽固性。
5.全身状况影响
年龄偏大、营养状态不佳或伴随其他慢性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身体整体恢复能力较低,这也是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
感染治疗应结合基础疾病的管理,关注伤口护理、合理用药并改善全身营养状态,避免拖延治疗加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