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观察与评估:需要评估出血量。如果只是少量渗血,可以继续观察,同时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如心率、血压等。
2.压迫止血:在确认出血点后,可尝试通过适当的外部压力来止血。通常情况下,轻微出血可以通过压迫得到控制。
3.停止操作:如果出血严重,需立即停止穿刺引流操作,并保持针头不再移动,以防进一步损伤和出血。
4.血液学检查: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障碍或需要输血准备。
5.影像学检查:使用超声或CT检查明确出血来源和程度,为下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6.专科会诊: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会诊,尤其是介入放射科或普外科医生,共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7.手术干预:若保守措施无效且出血大量或持续,应考虑紧急手术探查及止血。
出血是穿刺引流中的潜在风险之一。在实施该操作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病情及可能的出血风险,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