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痔疮是导致大便出血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排便困难、便秘或久坐之后。外痔和内痔均可引起出血,通常伴有局部疼痛或不适。
2.肛裂:肛裂是肛门黏膜的裂口,常与疼痛和便秘相关。肛裂愈合不良或反复裂开可导致间歇性出血。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可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出血。
4.息肉或肿瘤:肠道息肉或肿瘤可能会导致大便时出现血液,需通过肠镜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5.饮食因素:摄入尖锐或硬质食物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引起短期出血。
6.其他疾病:包括感染、抗凝药物的使用、血管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大便出血。
若大便出血频繁、量多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