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肠外营养: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通常需要采用肠外营养。此时,通过静脉输注提供所有必要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每日的营养需求。研究表明,肠外营养可以有效地防止营养不良,并支持术后恢复。
2.部分肠内营养:针对部分性肠梗阻患者,如果肠道仍有部分功能,可以考虑给予缓慢的肠内营养。这样做的目的是刺激肠道功能,同时降低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风险。配方选择应注意低残留、高吸收率的特性,以减少肠道负担。
3.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每日能量需求通常为25-30千卡/公斤体重,而蛋白质摄入则需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由于患者整体代谢状态可能存在变化,具体数值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4.电解质平衡:注意维持钠、钾、氯等电解质的稳定,避免因肠梗阻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在营养支持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以确保电解质水平在正常范围。
针对肠梗阻患者,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之一,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可帮助患者度过禁食期间,同时准备好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