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理特征:
浸润性小叶癌:
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
肿瘤细胞呈单行排列,常见于乳腺的多处区域。
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通常缺乏形成明显肿块的倾向。
浸润性乳管癌:
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乳腺癌的70-80%。
肿瘤细胞通常聚集成团,容易形成可触及的肿块。
细胞形态多样,核分裂象较多,有时伴有坏死和钙化。
2.发病机制:
浸润性小叶癌:
多表现为E-cadherin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间粘附力减弱,肿瘤细胞更易扩散。
浸润性乳管癌:
发病机制更复杂,包括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化,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3.临床表现:
浸润性小叶癌:
经常无明显的肿块,且乳腺结构保持相对正常。
检查时可发现乳房对称性改变或皮肤轻度收缩。
浸润性乳管癌:
通常表现为明显的肿块,可伴随乳头溢液、乳头内陷或皮肤改变。
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规则,且常有疼痛感。
4.诊断和预后:
浸润性小叶癌:
因缺乏明显的肿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虽然生长较慢,但由于易于扩散至双侧乳房和其他器官,预后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浸润性乳管癌:
较易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触诊发现。
预后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治疗反应,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治疗效果较好。
定期检查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乳管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两者的不同特点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