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肠道内压力变化:粪便堆积会导致肠道内压力增高,引起牵拉性疼痛。排便后,肠腔内压力降低,疼痛随之减轻。
2.肠道平滑肌痉挛:肠道的异常收缩可引发绞痛。排便过程中,肠道肌肉松弛并恢复正常蠕动节律,因此痉挛性疼痛可能消失。
3.肠道内容物刺激减少:未排出的粪便或气体会刺激肠壁感受器,诱发神经反射性疼痛。排便后,这种刺激减少,疼痛感觉随之缓解。
4.神经调节作用:排便涉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会影响肠道敏感性和疼痛阈值。排便活动完成后,大脑和中枢神经可能降低对疼痛信号的敏感性。
除肠易激综合征外,炎症性肠病、直肠疾病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也可能表现为类似症状。如果腹痛频繁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例如便血、体重下降或夜间疼痛,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