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饮食习惯变化: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胃部适应了这种状态,导致饥饿信号减弱。例如,某些人由于生活节奏改变,进餐时间不固定,身体逐渐适应,从而减少饥饿感。
2.压力和情绪:压力或情绪波动,如焦虑和抑郁,能显著影响食欲。大脑中控制食欲的神经递质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导致饥饿感减弱或丧失。
3.激素水平变化:饥饿感受体如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变化会影响食欲。比如,在特定情况下,这些激素可能释放异常,导致饥饿感下降。
4.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也能导致食欲丧失,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等。一些药物副作用或治疗过程中的化疗也会影响食欲。
5.生活方式改变:剧烈运动后可能短时间内没有食欲,因为运动会暂时降低胃肠蠕动。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散热,也可能减少进食欲望。
如果长期出现不饥饿的情况,且伴随体重明显下降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隐患并获得适当的建议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