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屈光不正: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由于眼睛无法将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会导致视物模糊。如果未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症状可能加重。
老花眼也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表现为看近处模糊且需眯眼才能看清。
2.眼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阅读或缺乏充足休息会引起视疲劳。数据表明,每天连续用眼超过6小时的人,视觉模糊的风险增加约30%。此时可能还伴随眼干、酸痛或头痛等症状。
3.干眼症:
当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时,眼球表面湿润度降低,会导致视力波动,尤其在长时间注视某一物体(如屏幕)后更明显。中老年人及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4.白内障或青光眼: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物模糊,通常进展缓慢,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青光眼可能引起视神经受损,其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间歇性视物模糊,应及时检查眼压和视野。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能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波动,甚至持久性模糊。研究显示,长期高血糖患者中约有30%可出现视网膜病变。
6.颈椎病或全身性循环问题:
颈椎血液供应不畅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引发间歇性视物模糊,同时伴有头晕、肩颈酸痛等症状。
7.中枢神经系统问题:
偶尔视物模糊可能与偏头痛有关,而持续模糊看东西则需警惕脑部病变,如脑卒中或多发性硬化等。
这种现象需要根据病因采取不同措施,例如配镜矫正、改善用眼习惯或治疗相关疾病。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诊,由专业眼科医生或其他相关科室进行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