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诊断和评估: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严重程度。根据Anderson-D'Alonzo分类法,齿突骨折可以分为三型,其中:
I型:齿突尖端的稳定性骨折。
II型:齿突基底部的高不稳定性骨折,最常见且容易导致移位。
III型:骨折线延伸至轴椎体,常较稳定。
2.非手术治疗:对于I型及部分稳定的III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
佩戴颈托:硬质颈托的使用时间一般为6-12周,以限制颈椎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定期随访:通过定期复查影像学以监测愈合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手术治疗:对于II型骨折以及不稳定的III型骨折,尤其是移位明显者,手术治疗可能是首选:
齿状突螺钉固定:通过前路手术将一枚或多枚螺钉植入齿突以恢复其稳定性。
后路固定与融合:若前路无法达到满意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后路手术,通过钢板螺钉系统实现颈椎的固定和融合。
4.康复和预后: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康复训练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包括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日常生活动作指导,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齿突骨折的治疗取决于骨折类型及个体健康状况,及时就医和遵医嘱进行适当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