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脑干梗塞:
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密切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避免加重梗塞。
血管内治疗:对于急性严重病例,可考虑溶栓治疗或机械取栓,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神经保护药物:某些药物如依达拉奉可能用于减轻神经损伤。
康复训练:针对因梗塞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可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2.小脑梗塞:
溶栓治疗:在发病后超早期阶段(通常为发病的4.5小时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恢复供血。
减少脑水肿:必要时可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颅内压力。
外科干预:若梗塞导致严重小脑水肿和脑干受压,可能需要进行减压手术。
药物保护:使用抗氧化剂、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局部血流改善。
定期随访:持续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后循环缺血。
3.高脂血症:
饮食调控: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量补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
药物治疗:常用他汀类药物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他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通过规律运动改善代谢状态。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额外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定期检查:监测血脂水平,同时关注相关指标如肝功能和肌酐水平,确保药物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坚持规范用药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疗效,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