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细菌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尿液中的细菌可以迅速繁殖,通常每20分钟就能翻倍。这可能导致菌群数目增多,影响细菌培养和感染检测的准确性。
2.化学成分变化:尿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尤其是葡萄糖、酮体等,在放置过久后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尿中葡萄糖可能因细菌利用而减少,从而影响糖尿病等相关检测的准确性。
3.细胞降解: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随着时间推移容易破裂或降解。如果尿样含有红细胞或白细胞,长时间放置可能导致数量减少,进而影响炎症或感染检测。
4.结晶形成: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尤其是在较低温度下,可能导致磷酸盐和草酸钙等结晶形成,这可能会误导肾结石分析。
建议尿液样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理想情况下应在30至60分钟内完成检测。如果无法立即检测,应将尿液样本冷藏(约4℃)以减缓细菌生长和化学成分变化,但即便如此,也不宜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