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痛风的病因与机理:
尿酸产生和排泄失衡是导致痛风的核心原因。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产生尿酸,并通过肾脏排泄。但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尿酸浓度升高便可能形成尿酸盐结晶。
饮食习惯对尿酸水平有重要影响,例如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红肉)以及酒精会增加尿酸水平。
遗传因素也在痛风发病风险中占一定比例。一些个体的尿酸代谢途径受到遗传基因影响,更容易患痛风。
2.脚部受凉与痛风发作的关系:
脚部受凉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但其作用机制是间接的。低温环境可能使局部血流减缓,从而促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尤其是足部关节,如大脚趾。
冷刺激还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应激反应,使原本存在的尿酸盐结晶诱发炎症反应,出现典型的痛风症状如红肿、热痛等。
3.“风寒病”概念分析:
风寒病是中医理论中的疾病分类,通常指外界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经络或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这与痛风的现代医学病因不同。
痛风虽然可因受寒而诱发,但本质上还是代谢紊乱所致,不符合风寒病的定义范围。
预防痛风发作应关注饮食控制、避免酒精摄入、保持体重稳定,同时注意保暖以降低外部环境诱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