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尿酸的生成与代谢: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嘌呤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核酸分解以及人体的细胞代谢。
嘌呤在体内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转化为尿酸。如果嘌呤摄入过多或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强,尿酸生成会显著增加。
正常情况下,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小部分经消化道排出。当肾脏功能障碍或尿酸排泄通路受阻时,尿酸易在体内蓄积。
2.尿酸升高与结晶形成:
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超过饱和点时,会析出成针状尿酸盐结晶。这种结晶通常沉积在关节、软组织或肾脏中。
尤其在低温或局部环境偏酸性时,尿酸盐更容易结晶化,导致关节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
3.炎症反应的启动:
一旦尿酸盐结晶沉积到关节处,它们会被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
巨噬细胞对结晶的反应可激活NLRP3炎症小体,进一步释放炎性因子如白介素-1β。
这些炎性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引发急性炎症表现。
4.慢性变化与组织损伤:
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并逐渐形成痛风石(尿酸盐结晶的大量聚集),引发持续性疼痛和关节畸形。
同时,尿酸盐可能沉积于肾脏,造成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
痛风症的生化机制说明了控制尿酸水平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改善新陈代谢,以及促进尿酸排泄以防止急性炎症发作与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