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皮肤破损:拔罐过程中,如果负压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水泡或破损。这些破损部位容易成为病菌进入体内的通道。
2.器具消毒不彻底:拔罐器具(如罐子、针头等)在多次使用后,若未进行彻底消毒,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重复使用未消毒的器具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3.个人卫生:操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穿戴的手套及操作环境的清洁程度也影响着拔罐过程中的感染几率。如果操作人员自身携带病菌,且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也可能将病菌传染给患者。
4.环境因素:拔罐时所处的环境应保持干净、通风,避免过于潮湿或有病菌滋生的风险。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差,则易导致病菌传播。
5.拔罐后的护理:拔罐后皮肤通常较为脆弱,应注意保持其清洁和干燥,避免接触污物,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拔罐过程中传染病的风险,应注意选择正规医疗场所进行拔罐,确保器具经过严格消毒,操作人员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并对拔罐后的皮肤进行妥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