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可能原因
身体劳损: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或超出平时负荷会导致肌肉酸痛,同时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引起怕冷和不出汗。
轻微感冒:病毒性感染早期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此时汗腺可能暂时功能减退。
中医角度的“表邪未解”:中医理论中,外邪侵袭人体初期常表现为肌肉酸痛伴随畏寒而无汗。
潜在免疫或代谢问题:风湿免疫病如纤维肌痛综合征,或者低甲状腺功能,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2.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凉。特别是在气温较低时,可用热水袋或电热毯对局部酸痛位置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左右。
温水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应控制水温在37-40摄氏度之间。
药物治疗:
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短期缓解肌肉酸痛,但需严格遵循剂量说明。
如果怀疑感冒,可选择复方感冒药;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感染。
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多饮温水,保证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水分。
饮食中可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橙子等,以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3.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超过3天且无好转的迹象。
出现其他危险信号,如剧烈头痛、高热、大汗淋漓等。
怀疑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或慢性疾病,应尽早就诊进行专业评估。
肌肉酸痛伴怕冷、多由劳累或轻度感冒所致,可通过保暖、休息和支持性治疗缓解,但若症状迁延或伴随其他特异表现,则需警惕潜在疾病并尽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