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病理机制:
肛瘘是一种慢性病变,是肛周脓肿破溃或自行引流后形成的异常管道,连接肛管或直肠与外部皮肤。
肛肠脓肿则是指肛门周围或直肠附近的软组织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
2.临床表现:
肛瘘常表现为反复的肛门周围皮肤破溃及流脓,患者可能有瘙痒或刺激感,但一般疼痛不明显。
肛肠脓肿会导致剧烈的局部疼痛、红肿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时会出现排便困难。
3.诊断方式:
肛瘘的诊断依赖于临床检查,如肛门指检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
肛肠脓肿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肿胀、压痛和波动感,并可结合超声和CT等影像学工具确认。
4.治疗方法:
肛瘘常需要手术切开或挂线疗法,以清除瘘管并预防再发。
肛肠脓肿治疗多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肛瘘和肛肠脓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上均有显著差异。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以避免并发症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