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评估烧伤程度:
面积:使用“九分法”或者“掌面法”等方法来计算烧伤面积,判断其轻重程度。
深度:根据烧伤深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分别对应表皮损伤、部分真皮损伤和全层皮肤损伤。
2.维护呼吸道通畅:
观察有无吸入性损伤症状,如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确保氧合。
3.液体复苏:
根据患者体重、烧伤面积及时间点,应用Parkland公式等指导补液。
一般建议24小时内补充乳酸林格氏液,前8小时输注总量的一半。
4.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创面清洁。
可能需要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感染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系统性抗生素治疗。
5.疼痛管理:
使用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及辅助性镇痛方法。
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水平并及时调整止痛方案。
6.营养支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
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指标,及时纠正异常。
7.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烧伤后的心理创伤。
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参与,特别是在重度烧伤或毁容情况下。
8.康复和功能恢复:
早期开始物理治疗以促进关节活动、防止瘢痕挛缩。
指导进行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可能需要长期随访。
在处理烧伤病例时,及时且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烧伤程度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