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被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2.病理特征:
肠结核通常表现为局部的小肠回盲部受累,可导致溃疡、瘢痕形成及肠梗阻等。
克罗恩病可影响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皆可受累,最常见于回肠末端和结肠。其特点是跳跃式病变,即受累区域与正常区域交替存在。
3.临床表现:
肠结核通常表现为慢性腹痛、体重减轻、发热及盗汗。
克罗恩病则常见腹痛、腹泻、体重减轻,有时伴随肛周病变如肛瘘或肛裂。
4.诊断:
肠结核的诊断多依赖于组织活检发现抗酸杆菌或PCR检测结核DNA,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克罗恩病常通过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来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5.治疗:
肠结核的治疗主要以抗结核药物为主,疗程一般持续6-9个月。
克罗恩病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生活方式调整,目的是控制炎症及缓解症状。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在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上有显著差异。明确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科学的诊断技术可以帮助有效识别和管理这两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