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双膦酸盐:这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通常以静脉注射形式给药,如唑来膦酸。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这类药物通常不具有依赖性,但其疗效在停药后也会逐渐减弱,因此可能需要间歇性使用或更换药物。
2.地诺单抗:地诺单抗是一种RANKL抑制剂,每6个月注射一次,用于阻止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停用后可能会导致骨密度快速下降,所以需要谨慎管理停药过程。这并不代表依赖性,而是由于骨代谢的自然反应。
3.特立帕肽:这是一种重组PTH类似物,可刺激新骨形成。通常限制使用24个月,并在之后转为其他药物维护骨密度。其使用时间有限,不会导致化学依赖。
4.降钙素:作为一种较少使用的选项,降钙素也用于降低骨吸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疗效相对较弱。
尽管上述药物没有成瘾性或严格意义上的依赖性,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是维持骨密度的重要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持续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