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理机制:心肌缺血主要由于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给心肌组织。通常,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阻塞。
2.临床表现:其典型症状包括心绞痛,即在身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部压迫感。患者可能还经验到疲惫、呼吸急促或恶心等不适。
3.相关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及吸烟都是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家族史也可能在疾病发展中起作用。
4.检查与诊断:包括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心肌的血流情况并确诊病情。
5.治疗方法:通常涉及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以改善血流,同时控制危险因素。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植入。
通过认识心肌缺血的机制、症状和治疗,可以有效地管理和预防该病症带来的健康影响。维护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态是避免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