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这是导致大便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肛门出血病例的70%。痔疮是直肠末端或肛门周围静脉肿胀形成的静脉团块,典型症状包括排便时鲜红色出血。
2.肛裂:小肠或大肠内壁的细微裂口可导致排便时疼痛和少量出血。这种情况通常与排便困难有关,占肛门出血的10%至20%。
3.肠道息肉或癌症: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生长,但也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有此类病变,可能会导致不明显但持续性的出血。
4.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肠道内壁发炎并出血,大约影响0.5%至1%的人群。
5.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急性胃肠炎及便血,尤其是伴随黏液或脓液。
6.憩室病:肠壁的小囊状突出称为憩室,如果发生感染或破裂,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影响超过60岁人群的30%至50%。
大便带血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如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腹痛、贫血等。通过专业医疗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后可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