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
肛门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的重要结构。如果出现肌肉力量减弱或损伤,可能导致无法完全闭合,从而出现大便失禁和液体流出。常见的原因包括产后损伤、手术并发症或外伤。
2.慢性腹泻或肠道感染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直肠区域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肛门流水现象。如果伴有肛周不适或疼痛,需警惕细菌或病毒感染,如痢疾杆菌或轮状病毒等。
3.炎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频繁的排便感、肠液渗漏以及肛门部位不适。还可能伴随腹痛、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
4.神经系统问题
控制肛门的神经受损会影响括约肌功能,引起大便失禁。这种损伤可能与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中风有关。
5.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直肠或肛管区域的肿瘤可能压迫或破坏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无法控制排便。某些肿瘤还会伴有直肠分泌物的增加。
6.瘘管或脓肿
肛瘘或直肠周围脓肿可导致液体通过瘘管排出,这种液体通常带有异味,且可能混有脓液或血液。
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可能需要肛门指检、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或内镜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避免拖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感染扩散或功能进一步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