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如何计算电解质容量

2025-06-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烧伤后电解质容量的计算是通过评估损伤程度和患者生理需求来进行,以帮助维持体液平衡。

1.烧伤面积:计算电解质容量首先需要确定烧伤面积,通常采用“九分法”或更详细的“伦德和布劳德图”。这些方法有助于估算皮肤表面积,以便进一步计算所需的液体量。

2.液体补充:一般情况下,在烧伤后的头24小时内,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给予适当的晶体溶液补充。常用公式是Parkland公式,即每千克体重乘以烧伤百分比,再乘上4,这样可以得到前24小时需输注的晶体溶液总毫升量。

3.电解质调整:在液体补充过程中,还需监测电解质水平,主要包括钠、钾、钙等,以保持血清电解质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在大面积烧伤时,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钾和钙,因为组织损伤可能导致这些电解质流失。

4.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非常关键,通过实验室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液体过多或不足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输入量。

烧伤后的电解质容量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烧伤面积、患者体重以及持续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