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恶性肿瘤具有快速增殖的特点,通常会刺激周围组织生成大量的新生血管以满足肿瘤细胞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这些新生血管结构较为脆弱且功能异常,容易发生扩张和充血现象,从而导致肿瘤表面呈现充血状态。
2.局部炎症反应
肿瘤的存在会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吸引免疫细胞的聚集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这些物质可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剧充血表现。
3.静脉回流受阻
随着肿瘤的生长,其体积可能压迫局部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血管瘀血和扩张。如果肿瘤侵袭更深层的血管组织,也可能破坏正常血液循环,加重充血情况。
4.肿瘤溃疡形成
某些乙状结肠癌会伴有表面溃疡的形成,暴露出肿瘤内部的毛细血管。这种情况下,血管直接接触外界,更易出现充血甚至出血症状。
5.机械性摩擦或刺激
乙状结肠属于大肠末端,与粪便接触频繁。如果粪便通过时对肿瘤表面造成机械性摩擦或刺激,也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出现充血。
乙状结肠癌表面充血既是疾病发展的常见表现,也是提示病变活跃的重要标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