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机械性狭窄:乙状结肠位于大肠的末段,肠腔本身较其他部分更为狭窄。当肿瘤逐渐增大时,会直接占据肠腔空间,使得粪便通过的通道变得更加狭小。尤其当肿瘤直径超过肠腔的一半时,粪便会因阻力增加而难以顺利排出,导致排便困难甚至便秘。
2.肠壁僵硬:癌细胞侵入肠壁后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纤维化。这种变化使肠壁失去原有的弹性和蠕动功能,影响粪便在肠管中的推进速度,从而产生排便不畅的症状。
3.局部炎症:肿瘤周围常伴有慢性炎症反应,这会进一步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水肿或溃疡,加剧肠腔狭窄。炎症还可能刺激肠道神经系统,引发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
4.粘连和梗阻:晚期乙状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癌细胞侵犯周围组织,导致肠管发生粘连或完全性梗阻。在这种情况下,排便不仅更加困难,还可能伴随腹胀、恶心甚至呕吐。
5.肿瘤分泌物的影响:部分乙状结肠癌肿瘤会分泌大量黏液,使得粪便变得过于干燥或黏稠,增加排便的难度。
6.心理因素:乙状结肠癌患者长期承受病痛压力,可能会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可能通过大脑-肠道轴机制间接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导致排便困难。
早期乙状结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上述机制会不断加重排便障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