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诊肝功能损害

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肝功能损害的确诊通常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完成,以评估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肝功能血液检查: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酶和蛋白质水平可以初步判断肝功能状态。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正常值一般为10-40U/L,如果显著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

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通常为44-147IU/L和9-48IU/L,增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有关。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分别为0.1-1.2mg/dL和0.1-0.4mg/dL,升高可能意味着黄疸及胆道问题。

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正常情况下为大于1,低于此数值可能提示慢性肝病。

2.凝血功能测试:因为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场所,所以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状态。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便捷且无创,可以观察到肝脏大小、形态变化及有无占位病变等。

CT或MRI扫描:提供更详细的肝脏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肿瘤、脂肪肝等病理改变。

4.肝活检: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进行肝组织活检。这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能够直接获得肝组织以供病理分析。

及时识别和管理肝功能损害对于预防进一步肝损伤至关重要。在发现异常指标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