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什么意思

沈赟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尿糖是指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液中的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应该有或者应该很少有葡萄糖,因此正常人尿糖应该是阴性。只有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即血糖超过160~180mg/dl(毫克/分升)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控制尿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饮食调整、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疾病和感染。

1、饮食调整:饮食上应少吃甜品及各种含糖分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适当喝水,以加速糖分的代谢。主食和副食的选择都应以低糖食物为主,如可以选择粗粮和蔬菜。每餐蔬菜的摄入量建议达到1斤。

2、适当运动:坚持每周做1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或者在户外做体操等,有助于降低血糖值。但请注意,如果体质不好或患有糖尿病,应避免做剧烈运动。

3、药物治疗:当血糖值持续上升,容易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心梗、心衰等,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来控制。具体的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等。根据个体情况,有时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4、控制疾病和感染:肾脏发生病变或身体发生感染时,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控制这些疾病和感染。

总之,尿糖的控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和尿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