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参与肿瘤进程。一些特定的菌株,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以激活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而其他一些病原菌则可能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例如,细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能够通过调控T细胞的分化增强抗肿瘤免疫,但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导致这种保护作用下降。
2.微生物引发的慢性炎症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发或加重宿主的慢性炎症,这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大约20%的癌症与慢性炎症相关。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并大幅增加胃癌风险。类似地,某些肠道菌群的异常增殖,如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毒素,可损伤肠上皮细胞DNA,诱导结直肠癌的形成。
3.菌群代谢产物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具有深远影响,不同代谢物可能促进或抑制肿瘤发生。例如,吲哚类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可以抑制炎症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某些致癌物质(如由胆汁酸代谢产生的次级胆汁酸)则可能在高脂饮食条件下积累,促进结直肠癌。
4.与抗癌治疗的相互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抗癌药物的疗效。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的疗效与患者肠道中某些有益菌种的丰度密切相关。同时,特定菌群也可能使某些化疗药物更易被患者耐受,或者降低其毒副作用。
5.菌群失衡可预测肿瘤风险
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早期识别肿瘤风险正成为一种潜在的新方法。例如,研究发现,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其肠道中常存在某些特定细菌(例如脆弱拟杆菌)的过量或乳酸杆菌的缺失。
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保护肠道菌群稳定,同时需要警惕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