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酸盐结晶:尿液中含有过多的尿酸时,可能会形成尿酸盐结晶。这种情况通常与饮食中嘌呤摄入过高或代谢异常有关。尿酸水平升高可导致痛风和肾结石。
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细菌等在尿道口形成白色分泌物或小结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泌尿系统结石:如果泌尿系统中存在结石,如肾结石或膀胱结石,可能会磨损尿道,使得结石碎片或结晶随着尿液排出并附着在尿道口。
4.饮水不足:长期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矿物质沉淀的机会,从而形成结晶。浓缩尿液也易于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改变尿液的成分或浓度,导致结晶析出。这一类药物包括一些利尿剂和抗生素。
6.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改变尿液的成分和pH值,从而增加结晶的形成概率。
建议注意日常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嘌呤丰富的食物。如果小白点结晶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诊断明确后,遵循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