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尿隐血的定义
尿隐血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但肉眼无法观察到,需要通过化学试纸条检测。根据试纸条反应程度,结果通常分为“阴性”“±”、“1+”、“2+”、“3+”等,数字越高说明尿中的红细胞数量越多。
2.尿隐血2+的常见原因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发热、脱水等情况可能造成暂时性尿隐血,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
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能导致尿隐血,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发热等症状。
结石:肾或输尿管结石可能引起尿隐血,并伴有腰腹部疼痛。
外伤:肾脏或泌尿道受到损伤可能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
免疫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或狼疮性肾炎等,可出现尿隐血并伴有蛋白尿或全身症状。
遗传性疾病:如薄基底膜病、Alport综合征等是较少见但值得注意的原因。
3.必要的检查
重复尿液分析:排除假阳性结果,如试纸条污染、月经血混入等。
尿沉渣镜检:判断红细胞来源;变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泌尿系超声,用于评估是否存在结石或结构异常。
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及免疫指标分析。
特殊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4.处理原则
如果确认为生理性尿隐血,通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结石引起的则需根据大小决定药物溶石或手术干预。
肾小球疾病需根据病因采取免疫抑制剂、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等特异性治疗。
尿隐血2+并不完全等同于严重疾病,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以避免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