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良性血管瘤
婴幼儿常见的血管瘤,如草莓状血管瘤,大多在出生后数周内显现,并在1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85%-90%的情况会自然退化至7岁左右。
此类血管瘤通常表现为表面光滑或稍微隆起的红色斑块,界限清晰。医生根据典型的外观和病史即可作出判断,无需病理切片。
如果血管瘤位于较深部位而表现不典型,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辅助诊断,而非直接选择切片。
2.复杂或侵袭性血管瘤
某些血管瘤生长迅速、较大,或者累及重要器官(如眼睛、肝脏),可能引发功能障碍或出现破溃、感染等并发症。这种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病理切片以确定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理切片可以帮助确认是普通血管瘤还是其他更罕见但需要干预的病变,例如血管肉瘤。
3.鉴别诊断的必要性
血管瘤需要与一些类似病变(如血管畸形、淋巴管瘤、皮肤恶性肿瘤等)鉴别。如果外观上无法确定,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则可能选择病理切片以排除恶性病变。
例如,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如果怀疑存在,则必须通过病理切片确诊。
4.特殊部位的血管瘤
如果血管瘤发生在成人,尤其是伴随疼痛、出血、不规则边界、快速增长等提示恶性的特征,应高度警惕并进一步检查,包括病理取材。
监测和评估血管瘤时,病理切片不是常规手段,而是用于鉴别诊断或判断病情复杂性的工具。血管瘤的管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明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