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常见诱因及日常管理
心理压力、焦虑或疲劳是常见的诱因,应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可能加重早搏,应尽量减少摄入。
充足饮水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钾、镁等元素。
2.必要的医学检查
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内心律情况,了解早搏的数量、性质和分布。
心脏彩超用于排查结构性心脏病,例如心肌肥厚或瓣膜问题。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水平和其他代谢异常。
3.治疗方式的选择
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疏导改善。
对于症状显著且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医嘱指导。
若为频发早搏并伴有心功能下降或心律失常风险增加,可采用射频消融术以根治问题。
4.早搏的危险信号
若出现胸痛、大量出汗、晕厥或严重气短,应及时就医。
若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占比过高(如>20%),或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倾向,则需更积极的干预。
早搏大多是良性的,但需要关注其规律性和是否与其他疾病相关。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的医学随访,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