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急性胃肠炎:由于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使得水分无法被正常吸收,从而出现稀便,并且由于排便过程缩短,大便温度相对较低。
2.食物中毒: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如含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快速排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导致大便温度偏低。
3.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患者在摄入含乳制品后,因缺乏乳糖酶而无法正常分解乳糖,导致腹泻,排出的稀便质地较凉。
4.肠易激综合征: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因应激或饮食不当引起急性腹泻,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短,温度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洁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有传染性肠道疾病的患者接触。若出现持续性腹泻,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