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化大肠癌筛查是否存在假阳性情况

2025-06-1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甲基化大肠癌筛查中确实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这意味着测试结果显示阳性,但实际上个体并未患有大肠癌。

1.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用于筛查和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无创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特异性DNA甲基化标志物来识别癌症或癌前病变。这一过程依赖于对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分析。

2.假阳性结果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检测技术的特异性、样本处理不当及其他非癌症性肠道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息肉以及某些良性肠道病变也可能导致甲基化变化,从而影响检测准确性。

3.根据一些研究,甲基化大肠癌筛查的灵敏度通常较高,但特异性会有所下降。例如,一些研究显示其特异性可以在80%-90%之间,这意味着约10%-20%的健康个体可能得到假阳性结果。

4.为减少假阳性结果带来的不必要焦虑或进一步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建议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后续更精确的诊断程序,以确认结果。

甲基化大肠癌筛查虽然是有用的早期检测工具,但不能完全排除假阳性的可能,因此需结合其它诊断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