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和视网膜变性会否导致失明

2025-02-2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白内障和视网膜变性均可能导致失明,但其病理机制和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早期发现和适当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失明的发生。

1.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引起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畏光、夜间视力下降、颜色感知变化等,晚期可导致完全失明。

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以上。

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成功率较高,通过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手术后90%以上患者的视功能能够显著改善。

2.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变性是一类累及眼后部视网膜的退行性疾病,包括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类型。

黄斑变性主要影响中央视力,表现为看物体中心出现黑影或模糊。如果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与遗传、吸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注射(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光治疗等,但进展至晚期后的治疗效果有限。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夜盲、视野逐渐缩小,最终可能损害全部视力,目前缺乏有效根治方法,但辅助用药和康复训练有助于延缓病情。

上述两种情况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确实可能导致失明。但白内障通过手术可彻底治愈,而部分视网膜变性则需终身管理并关注病情进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