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老花眼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性改变,多在40岁以后开始出现。其主要表现为阅读或看近处物体时困难,需要把物体放远才能看清。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失去弹性,调节能力减弱,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情况,因此不属于疾病。老花眼的矫正方式通常是通过佩戴老花镜。
2.近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状态,表现为看近清楚但看远模糊。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它可以分为轻度(-0.25至-3.00屈光度)、中度(-3.00至-6.00屈光度)和高度近视(超过-6.00屈光度)。高度近视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风险。近视通常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接受手术矫正。
3.老花眼和近视眼会在某些情况下相互“抵消”部分影响。例如,一位近视患者可能在出现老花眼后,在近距离用眼时无需老花镜,因为近视的“看近优势”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老花眼的不足。但这只是特殊情况,无法被称为优点。
4.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人而异。老花眼不影响看远,但需额外借助老花镜才能看近;近视眼则需要一直依赖矫正视力的工具来维持清晰的视野。如果近视合并老花,则需要双光镜、多焦镜或分别佩戴不同的眼镜来适应不同距离。
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的衰老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矫正;近视眼则是一种屈光异常,根据程度不同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应积极预防进展。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眼科医生以便获得适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