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压力和焦虑
长期的精神压力或突发性焦虑事件会影响情绪稳定,导致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出现负面情感体验。研究显示,大约85%的噩梦与日间的压力有关。
2.饮食因素
高热量饮食特别是在睡前摄入,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大脑活动,容易触发噩梦。一项研究发现,睡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也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3.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诱发噩梦,例如抗抑郁药、降血压药物以及某些麻醉镇痛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改变神经递质水平影响梦境内容。
4.疾病原因
包括心肺功能异常、胃食管反流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睡眠中断,进而增强噩梦的发生频率。同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也更易经历不愉快的梦境。
5.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会引发持续性噩梦。这类群体中噩梦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指出可达到50%-70%。
6.睡眠环境
环境过于嘈杂、光线强烈或者温度不适宜,也能干扰睡眠,引发梦境异常。改善睡眠环境有助于减少不良梦境。
7.其他因素
睡觉姿势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趴着睡会增加呼吸受限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梦境偏向压抑。同时,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会扰乱生物钟,增大噩梦的发生概率。
建议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管理、饮食控制和睡眠卫生。如噩梦频繁且严重影响情绪或健康,应尽早就医评估,排查潜在躯体或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