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焦虑症:焦虑障碍可能导致夜间情绪不安,表现为紧张、害怕,甚至恐惧。
压力过大:白天积累的精神压力可能在夜晚加剧,引发对未知环境的警觉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曾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在夜间独处时容易回忆起不良经历,产生恐惧。
2.生理因素
褪黑素分泌异常: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其不足可能让人难以进入放松状态,从而引发不安和恐惧感。
神经系统敏感性:一些人的神经系统对声音、光线等敏感度较高,在相对安静的夜晚可能会感到不适。
3.环境因素
光线不足:昏暗的环境可能使视线受限,带来不安全感。
环境噪音:突如其来的声音(如风声、动物叫声)容易激发恐惧反应。
独处感:身边没有陪伴,心理上可能缺乏安全感,也会引起恐惧情绪。
4.其他可能的原因
夜间低血糖:血糖过低可能引发心悸、出汗等症状,与恐惧感相似。
睡眠障碍:如夜惊症或睡眠瘫痪(俗称“鬼压床”),这些现象也可能导致突然的恐惧体验。
建议从心理减压、调整生活习惯和优化睡眠环境入手。如果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排除潜在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