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躁狂发作:此阶段表现为情绪异常高涨或易怒,伴随精力旺盛和行为冲动。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过度乐观、自我评价过高;
睡眠需求减少,例如连续几天只睡几个小时仍然充满活力;
言语增多并且滔滔不绝;
想法加速,难以集中注意力;
冲动性行为,如挥霍金钱、不计后果地进行冒险活动;
工作效率表面上提高但缺乏持久性。
2.抑郁发作:此阶段表现为情绪极端低落,常伴有强烈的无助感和疲惫。具体症状包括:
持续的悲伤或空虚感;
对曾经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
精力下降,容易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
食欲和体重明显变化;
出现自残或自杀的想法。
3.病程发展:躁郁症通常呈周期性交替发作,但两种状态之间可能存在间歇期。在一些患者中,还可能出现混合发作,即躁狂和抑郁的症状同时存在。
4.成因与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其发生与遗传背景有关,直系亲属中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环境应激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也可能参与其中。
5.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常由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师完成,基于详细的病史和标准化评估工具;
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如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
长期管理对避免复发至关重要,药物依从性和规律随访非常重要。
躁郁症是一种可控的疾病,但未及时干预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困扰。保持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尽早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