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导致排便后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属于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通常会有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全球患病率约为10%-15%,多与精神压力、不规律饮食或肠道敏感性增加相关。
2.直肠炎或结肠炎: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引发排便后持续性腹痛。这类疾病会伴随黏液便、血便、长期腹泻及体重下降,需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认。
3.痔疮或肛裂:如果同时存在便血或排便时疼痛,可能是由于肛门周围组织受损所致。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排便费力或长期便秘者。
4.盆底肌肉失调:盆底肌肉功能异常会导致排便时不能完全放松,进而造成排便后不适甚至腹痛,多见于久坐人群或曾经历分娩的女性。
5.胃肠动力障碍:胃肠平滑肌收缩异常可能造成排便后仍有残留的腹部绞痛感,此类症状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胃肠神经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6.肠道感染:急性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引起排便后腹痛,并伴随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主要因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
出现排便后腹痛时,需要留意是否伴随便血、体重显著下降或夜间腹痛加重等危险信号。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