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病理生理机制:肠粘连主要因为手术损伤引起腹膜炎症反应,随后形成纤维蛋白沉积,导致粘连形成。术后24-48小时内,纤维蛋白网的形成是关键时期。如果这些纤维蛋白未能被及时降解,就会形成持久性粘连。具体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创伤程度、感染的存在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愈合能力和遗传背景等。
2.诊断方法:常规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和CT扫描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具体位置和程度较难评估。超声检查在腹部无创情况下可以识别部分肠粘连。诊断的金标准仍是通过腹腔镜检查进行直观评估。
3.治疗策略:非手术治疗首选保守管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和静脉输液支持,以期通过自愈过程释放粘连压力。对于严重并发症或持续性症状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式有分离粘连和肠切除术,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粘连的复杂程度和肠道受累情况。术后使用防粘连材料有助于降低再发生风险。
定期随访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可帮助减少粘连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