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明确病变分期与评估:
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如CT、MRI)评估是否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
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
病理学报告需明确是中分化癌,并证实浸润范围未超出浅肌层,且无明显淋巴管或神经侵犯。
2.外科治疗是核心:
根治性手术为首选,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或横结肠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根据病灶所在解剖部位决定,通常会包括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手术目标是完整切除癌灶并获得足够的手术切缘(通常要求切缘距离肿瘤至少5厘米)。
3.淋巴结清扫及分期:
手术中需清扫至少12枚淋巴结以确保充分病理分期。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则可能升级为III期,需要后续辅助化疗。
若淋巴结未见转移且无其他高危因素,可能无需进一步化疗,仅需定期随访。
4.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如果存在术后高危因素,如淋巴血管浸润、神经侵犯或低分化癌等,可考虑使用辅助化疗方案减少复发风险。
对于单纯浅肌层浸润、无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例,一般不推荐常规辅助化疗。
5.术后随访与管理:
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包括血液检查(如癌胚抗原水平)、腹部影像学检查以及结肠镜检查。
第一年的复查频率较高,随后可逐渐延长间隔,随访总时长建议达到5年以上。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对提高预后起关键作用,建议患者遵循医嘱,配合完成术后管理和必要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