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化疗选择:
微卫星稳定性或低度不稳定性状态的患者通常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的敏感性较低,因此以传统化疗为主要方案。根据胃癌的病理分期,术后可能需要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FU、卡培他滨)联合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方案。这种组合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2.靶向治疗可能性:
如果分子检测中发现HER2扩增或过表达,可以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治疗模式。应检查其他基因变异(如FGFR2、Claudin18.2等),这些标志物可能提示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3.免疫治疗评估:
对于NI-H状态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结合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突变负荷进行评估。如果PD-L1表达较高(如CPS≥5)或TMB较高,仍有可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
4.监测复发风险:
NI-H状态的胃癌患者复发风险中等偏高,因此术后应密切随访,每3-6个月接受影像学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5.生活方式干预:
术后康复不仅依赖医学手段,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吸烟和饮酒,并保持适当运动。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整体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胃癌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需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科学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