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常见的非癌症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导致排便频率增加的主要功能性肠道疾病之一,通常伴有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
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引发频繁排便,有时伴随黏液、大量水样便甚至血便。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常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及便血。
饮食因素:高纤维饮食、过度摄入乳制品或油脂类食物均可能导致排便次数较多。
2.相关的肿瘤风险信号
肠癌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例如长期便秘转为腹泻或长期腹泻。
便中出现黏液或隐血,特别是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肉眼血迹。
体重明显下降且无法解释的疲劳感。
持续腹痛或腹胀,尤其夜间症状加重。
3.需要注意的诊断指标
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建议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观察是否有潜血。
影像学检查如结肠镜或CT能更直接评估肠道健康状况。
血液检测中若发现贫血或肿瘤标志物升高(如癌胚抗原),需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4.年龄和家族史影响
年龄大于50岁者,发生肠癌风险显著上升。
有肠癌家族史或遗传性息肉综合征的患者风险更高,需提前筛查。
如果长时间存在排便频率增高的现象,尤其伴随上述肿瘤信号,应尽快就医并做相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