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过敏机制:猕猴桃中含有多个潜在的致敏蛋白,最主要的是一种叫做Actd1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过敏症状通常在食用猕猴桃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出现。常见症状包括口腔和喉咙发痒、皮疹、肿胀、腹痛、呕吐和腹泻。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即过敏性休克。
3.交叉反应:由于猕猴桃的致敏蛋白与某些花粉和其他水果(如香蕉、牛油果、栗子)中的蛋白质相似,那么对这些物质过敏的儿童有更高的风险对猕猴桃也过敏。
4.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孩子对猕猴桃过敏,建议通过医生进行过敏测试,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检测,以确认具体的过敏原。
5.预防与管理:确诊过敏后,应避免让孩子食用猕猴桃及任何相关的交叉反应食物。对于轻微过敏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对于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注射装置。
确保小孩的饮食安全,密切留意可能的过敏表现,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制定安全的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