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时,如何解读Barrett食管

2025-03-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Barrett食管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指的是食管下段原来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这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病变,因为其可能增加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

1.Barrett食管的诊断:

胃镜检查是确诊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表现为食管黏膜颜色改变,通常由正常的淡粉色鳞状上皮变为红橘色柱状上皮。

胃镜下常可观察到柱状上皮向食管方向延伸,长度通常超过1厘米,并需要取活检明确诊断。

病理学检测中,会发现特征性的肠化生柱状上皮,其中伴有杯状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2.Barrett食管的分型:

根据柱状上皮涉及的范围,分为短段(小于3厘米)和长段(大于或等于3厘米)。长段Barrett食管与癌变风险更相关。

病理学上根据异常程度分为无异型增生、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后两者的癌变风险显著升高。

3.临床意义及随访:

Barrett食管是一种反复胃酸反流导致的并发症,与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每年约0.1%至0.5%的Barrett食管患者可能演变为腺癌。

对于无异型增生的患者,通常建议每3至5年进行胃镜随访;对于低级别异型增生,每6至12个月复查;高级别异型增生则需考虑积极干预,包括内镜下治疗或手术。

早期监测Barrett食管的变化,对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具体诊断结果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和干预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