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有助于稳定生物钟。
创建放松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及适宜的温度。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干扰睡眠质量。
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但适度的日间运动有助于夜间的睡眠。
2.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明对改善焦虑和相关的睡眠障碍有效。通过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减轻焦虑。
练习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术,有助于减少焦虑感,提高入睡速度。
3.药物治疗:
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安眠药或抗焦虑药物可能有所帮助,但不建议长期依赖,以免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
有些非处方药如褪黑素补充剂可帮助调节睡眠周期,但其效果因人而异。
焦虑和睡眠问题常常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同时管理两者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结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必要时的药物辅助,可以有效改善状况。定期评估身心健康状态并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也是维护长期健康的关键。
